癌症醫療新知

疫苗混打效果與副作用:BNT與莫德納疫苗比較分析

疫苗混打的效果與保護力比較

近期,國內衛生主管單位公布的疫苗實施數據顯示,疫苗的接種狀況在預防新冠重症與死亡方面具有顯著成效。研究指出,接種兩劑疫苗後,防止中重症與死亡的保護力明顯高於未接種者。特別是,前兩劑採用 AZ 疫苗的民眾,即使接種第三劑其他品牌的疫苗,其保護效果仍需進一步持續追蹤與評估。

此外,根據瑞典於2022年10月發布的最新研究,AZ疫苗與mRNA疫苗(如BNT或莫德納)混合接種,經過約121天後,其疫苗效力可達66%,高於純使用BNT或AZ兩劑的群體。這一結果對於疫苗接種策略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也使得混打疫苗的安全性與效果備受關注。

混打疫苗的效果差異與副作用比較

根據權威期刊分析,混打BNT或莫德納疫苗時,副作用比例相較於同廠牌兩劑接種,可能會略有增加,但普遍屬於輕微且短暫的症狀,不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危機。臨床試驗中,混打BNT疫苗第一與第二劑的常見副作用包括身體疲倦、頭痛、發燒、畏寒與肌肉痠痛,比例皆高於純接種效果,但多數在數日內自行緩解。

疫苗混打副作用比較表
疫苗種類副作用發生率(第一劑/第二劑)
BNT全身疲倦:47.4%/59.4%
頭痛:41.9%/51.7%
發燒:3.7%/15.8%
畏寒:14%/35.1%
肌肉酸痛:21.3%/37.3%
莫德納發燒:0.9%/17.4%
頭痛:35.4%/65.8%
全身疲倦:38.5%/67.6%
噁心嘔吐:9.4%/21.3%
關節酸痛:16.6%/45.2%
畏寒:9.2%/48.3%

臨床資料顯示,混打疫苗在副作用方面基本屬於輕微且短暫,嚴重不良反應較少觀察到,整體安全性較高的證據逐漸累積。然而,仍建議民眾應根據自身健康狀況與醫師的專業建議,審慎考慮是否進行疫苗混打。

混打疫苗的考量因素

台大醫院的專家提醒民眾,決定是否選擇混打疫苗時,應先評估以下五個關鍵問題:

  1. 是否希望提高免疫保護力與抗體濃度?(是)
  2. 第一劑疫苗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是)
  3. 願意接受較高副作用機率的風險?(是)
  4. 本身有嚴重過敏或其他不適合接種BNT、莫德納的情況?(否)
  5. 目前國內疫苗供應充足,政策支持下進行混打?(是)

民眾根據上述問題的答案,若多數傾向於是,則可考慮疫苗混打策略,並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高端疫苗混打與國際實務

對於高端疫苗是否適合混打,目前國內尚缺乏完整的臨床試驗數據,僅有少數民眾基於國際經驗選擇混打。多國的抗疫經驗證實,國外如美國、日本及南韓均允許混打不同品牌疫苗,但尚未將高端疫苗列入正式批准行列。若有出國需求,建議先確認目的國的疫苗認可範圍,以避免入境隔離問題。

第三劑疫苗的必要性與效果

多國專家已普遍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會隨時間逐漸減弱,特別是面對變異病毒株,因此第三劑即加強劑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以色列的研究證實,第三劑加強疫苗(如莫德納或BNT)能有效降低感染與重症,性能明顯優於兩劑接種後的保護效果,尤其是在對抗Omicron變異株上展現出超過八成的防護能力。

未來疫苗接種策略與民眾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與多國專家建議,完成三劑疫苗接種,才能算是真正的「全程免疫」狀態。各國也已將三劑疫苗列入官方標準疫苗接種方案,認為以三劑為單位的免疫策略,是對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方法。未來,疫苗研發及公共衛生政策仍將持續調整,以符合病毒變異趨勢與民眾需求。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