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藥物資訊醫療新知

全民健保走過30年:醫療享譽全球 但自費負擔日益沉重

台灣全民健保成就與挑戰

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系統自成立以來,一直是國際矚目的醫療奇蹟。以「小藍卡」為象徵的健保制度,不僅確保民眾得以享受到高水準的醫療服務,也讓台灣在醫療品質、等待時間和醫療成本方面,贏得國際的高度評價。然而,伴隨著制度推行的30年,台灣的自費醫療支出卻出現了顯著的上升趨勢,成為社會持續關注的焦點。

自費醫療占比逐年攀升

增加的自費比例反映醫療負擔的變化

根據最新調查資料,台灣民眾在醫療支出中自行負擔的比例已經高達31.5%,甚至超越韓國與日本等醫療發達國家,位居OECD國家第三。這代表,雖然全民健保提供基本醫療保障,許多高端或新型醫療服務仍須民眾 自掏腰包,醫療負擔逐年加重,亦凸顯保險制度需因應多元需求的挑戰。

自費項目的結構性演變

台灣的自費醫療費用主要投入於藥品、醫療檢查、特殊材質與高端手術。調查顯示,這些自費項目在過去數年內不僅數量大幅增加,品質與材質也日益多樣化。特別是高價的自費醫材及新藥申請,因價格較高,健保較難涵蓋,導致患者醫療支出負擔持續升高。

醫療支出在家庭預算中的地位

門診與住院是最大自付支出

資料指出,2018年台灣家庭在醫療支出中,門診與住院花費佔了57.7%,遠高於其他支出項目。不僅如此,非健保給付的掛號費、VIP病房、醫美及新藥、特材的使用也進一步拉高了個人自費負擔。隨著新藥、新材的陸續進入市場,患者的自費比例持續擴大,加劇財務壓力。

自費醫材日益豐富

近期統計,自費醫療材質品項由2012年的約650種激增至2019年的近3,000種,且花費增加了4倍。這表示,患者花在自費醫材上的金額正成為醫療支出中的重要部分,也反映出民眾對於進階醫療需求逐步提升,醫療市場的多元化與個人化趨勢持續發展。

新藥給付的瓶頸與挑戰

新藥上市等待時間長

台灣新藥從申請到獲得健保給付,平均需396天,癌症用藥等待時間更長達730天。由於新藥價格偏高,健保局在核定給付時,需考量醫療經濟負擔,慎重平衡財務壓力與藥品需求。這導致許多高價新藥須由患者自費負擔,增加自費醫療負擔的風險。

自費藥物的普遍現象

調查顯示,台灣約有2000多種藥物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癌症患者的自費醫藥費用甚至高達每次治療2萬到3萬元,對於重病家庭而言,無疑是沉重的經濟壓力。由於許多自費藥物屬於新藥或特殊藥材,更加劇了醫療花費的不可預估性。此外,醫療機構自費藥品與治療項目的比例越來越高,也挑戰著健保制度的可持續性。

未來展望與可能的制度調整

隨著人口老化與醫療科技進步,台灣健保制度在未來仍需進行根本性的調整。如何在維持醫療高品質的同時,控制自費醫療的爆炸性增長,並確保制度的財務健康,是政策制定者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從擴大全民保險範圍,到引入更多的預防醫學策略,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方向。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