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北半球季節交替,台灣於十月正式進入流感疫苗接種季節。根據疾管署資料,今年已累計超過170萬人接種流感疫苗,顯示疫苗施打熱度持續升高,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與幼童等高風險群體更積極把握疫苗接種時機。然而,新增的疫苗變色事件讓不少民眾心生疑慮,究竟疫苗變色有何影響?
疫苗變色事件調查背景與原因
2024年10月12日,台灣國光公司接獲基隆市衛生局通報,疫苗批次出現疫苗藥液變色的狀況。疾管署隨即召開醫療專家會議,初步判定此事件與疫苗的膠塞瑕疵有關,並非由於微生物污染而引起。根據調查,變色的疫苗批次為「FSZA2408」,剩餘未使用的約10萬劑已全面停用並進行回收。
疫苗變色的科學分析
疫苗變色的原因經過專業檢測後確認,是由於膠塞的瑕疵造成。國光公司研判,疫苗膠塞上存在深褐色的突起物,接觸藥液且經過兩個多月時間,色澤由原本的透明逐漸擴散轉為淡黃色。該瑕疵與膠塞材料的製造缺陷有關,並非微生物污染或藥液變質。
疫苗安全性與民眾應對措施
疾管署強調,除了變色疫苗外,整批疫苗其他部分並未發現異常,且不良事件通報數量仍維持低位。已施打的約8.2萬劑疫苗,亦未有相關健康警訊,民眾可安心施打。目前,剩餘疫苗已按規定停止使用,相關單位將進一步檢驗疫苗成分,確保接種安全。專家提醒,接種疫苗後若出現局部紅腫、熱痛或其他不適,應立即就醫,避免自行用藥或忽視症狀。
多品牌疫苗選擇與應用建議
鑑於此次疫苗變色事件主要與膠塞材質瑕疵有關,其他廠牌疫苗仍屬安全範疇。台灣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品牌多樣,包括賽諾菲、葛蘭素史克、東洋與高端等,皆為四價疫苗,民眾可選擇性較高。如對特定品牌較為擔憂,也可提前向醫療院所確認疫苗品牌狀況,或選擇已經完成外觀檢查且無異常的疫苗品牌接種。
疫苗接種最佳時機與預防建議
由於疫苗需約兩週時間才能充分發揮保護作用,疾管署提醒民眾,宜提前完成疫苗施打,特別是高風險族群。台灣迎來東北季風,氣溫波動大,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與新冠疫情可能提前升溫。專家建議,除了接種疫苗外,平常應注意個人衛生、充足休息、改善睡眠習慣,皆能有效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
醫療專家強調,疫苗的安全性是公共衛生的基石,雖然疫苗出現瑕疵案件,但整體疫苗的施打策略與品質控制仍在有效範圍內。民眾若有疑慮,建議向專業醫師諮詢並跟進官方公告,避免自行判斷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專業科學的疫苗研發與監管措施,才是疫情防控中最可靠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