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癌症

台灣將退出的抗憂鬱藥與降血壓藥影響解析醫學專家解讀未來替代方案

隨著多款長期在台推出的抗憂鬱藥與高血壓藥即將退出台灣市場,許多患者關心未來的用藥選擇。本文將深入探討涉及年齡層的藥物撤市背景、使用情況與適合的替代方案,並由專業醫生解析醫療現況與建議。

抗憂鬱藥百憂解在台退出的背景與影響

百憂解長期在台的使用與退市原因

百憂解(Prozac)作為一款被健保收載超過15年的抗憂鬱劑,曾在台灣廣泛使用,尤其是兒童與青少年的精神疾病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健保署資料,2019年其年花費約800萬元,供應約1.5萬名患者。由於進口成本考量,藥廠自2019年起逐步停止進口,2020年申請調整健保藥價後,仍有部分醫療機構持續使用。台灣禮來公司宣布本年底正式退出台灣市場,這代表抗憂鬱藥中的經典選擇將全面退出。

專家評析與未來可用藥

精神科醫師表示,儘管百憂解在台使用頻率逐漸下降,但相應的學名藥已成為代替品。健保目前收載共計11項同成分、同劑型的學名藥,市佔率高達85%。專家強調,學名藥的藥效與副作用與原廠藥一致,且為患者提供了穩定的替代選擇。醫師建議,患者與醫師應建立良好溝通,針對用藥的轉換與個人需求作適當調整。

年底退出的高血壓藥「安普諾維」與其未來

安普諾維藥物使用狀況與退出原因

另一款即將退出台灣的降血圧藥是「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該藥於2020年用量突破2000萬顆,去年健保申報數達到1,237萬粒,使用率超過67%。新修訂的健保政策導致部分醫院為避免財務壓力,計畫在年底停用此劑型。台灣目前仍有其他同成分、同劑型的藥品可供選擇,包括300毫克的版本,並將持續供應。

醫師建議與替代藥物方案

專家指出,對於高血壓患者,調整用藥方案時,除原有藥物外,還有其他健保收載的類似藥品可用,如氨氯地平、維拉帕米等。醫療專業推薦患者在醫師指導下,適時調整用藥,避免因用藥不當而影響血壓控制,進而保障身體健康。

兒童與青少年用藥的特殊考量與建議

兒童青少年的用藥轉變與擔憂

百憂解在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治療中曾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在情緒障礙如憂鬱、強迫症及拒學等症狀的管理上。由於這些藥物的退出,醫師建議先以學名藥作為第一選擇,並向患者與家長解釋藥物成分與效果一致,避免患者產生對藥品的誤解或恐懼。

專家提醒與未來青少年用藥選項

精神科醫師指出,目前健保收載的類似藥物包括如立普能(Escitalopram)等新一代SSRI,適用於此年齡層。除了抗憂鬱劑,針對不同情況,也會根據病人狀況選擇認知行為療法或其他非藥物治療,確保治療的完整性與安全性。

成人患者的用藥選擇與新趨勢

多元抗憂鬱劑的臨床應用

除了百憂解,成人常用的抗憂鬱藥還包括帕羅西汀(Par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等,都是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家族的代表。此外,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與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NDRI)也是一線用藥選項。醫師會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制定最適方案。

用藥調整與個別化治療建議

專業醫生提醒,抗憂鬱藥的選擇與調整應基於臨床病情,切忌自行購買或變更藥物。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彼此理解用藥效果與副作用,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關鍵。此外,配合心理治療也能有效提升療效。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