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O描述:台北市積極推動室內空氣品質認證計畫,協助企業與公共場所達到空氣清新標準,守護民眾呼吸健康,提升生活品質。本文詳細介紹認證標準、推動成效與未來願景,攜手營造更健康的室內環境。
北市積極推動室內空氣品質認證,守護市民呼吸健康
隨著人們長時間待在室內空間,空氣品質的好壞愈發影響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為應對這一需求,台北市政府於2023年率先實施「室內空氣品質認證場所推動計畫」,旨在鼓勵公共及民營機構主動改善並達到空氣品質標準。截至目前,已有超過百家場所成功取得認證,展現市民對健康空間的高度重視與支持。
認證制度多元化 鼓勵更多場所加入改善行列
台北市的空氣品質認證主要設有金級與銀級兩個等級,分別針對二氧化碳濃度和細菌菌落數提出明確標準。例如,金級認證要求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800ppm以下,細菌菌落數則必須低於每立方公尺500CFU。而銀級則標準較為寬鬆,二氧化碳濃度上限在1000ppm,菌落數最低800CFU。這些認證標準由環保局定期監督追蹤,確保場所持續維持高品質的室內空氣條件。
多樣化場所獲認證 降低空氣傳播疾病風險
目前,完成認證的場所類型廣泛涵蓋電影院、旅館、遊樂場、幼兒園、托嬰中心、學校、社會福利機構、長期照護機構、百貨公司、餐廳、銀行及商場等。例如,部分托嬰中心善用紫外線殺菌燈,或在商場內裝設UV-C紫外線空氣殺菌系統,有效降低細菌與病毒在室內的傳播風險。環保局也將定期進行現場追蹤,確保持續符合認證標準,讓消費者可以安心選擇經認證的場域。
未來願景與擴大推動 高品質呼吸環境是健康保證
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預計至2026年將達成超過1100處公共與私營場所,尤其是針對幼兒照護、長者關懷及運動場所等敏感族群,取得空氣品質認證。市府也將提供免費巡檢與專業輔導,協助各類業者掌握改善空氣的技術與方法。這不僅體現台北市的健康治理理念,也為城市打造更安全、更舒適的室內生活環境,期待每個市民都能在良好的空氣品質中自在呼吸。
結語
台北市的室內空氣品質認證推動不只是短期的衛生措施,更是公共健康長遠策略的一部分。隨著標準逐步提升與認證範圍擴大,未來的城市空間將更展現出對市民健康的重視與承諾。持續關注這一議題,期待城市每個角落都能成為安全、清新的呼吸天地,為全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