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醫療新知

手機通話時間超過一小時或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醫學專家分享護理建議

近期一項發表於《加拿大心臟病學期刊》的研究資料顯示,若每週手機通話時間超過一小時,容易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項針對約44.4萬名37到73歲的健康人群進行問卷調查與身體檢測的研究,結果發現,經常進行大量手機通話的個案,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率較未使用手機的人高出約10%。

深入分析手機使用習慣與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關聯

研究團隊推測,長時間手機通話可能是由於使用族群具有較高的生活壓力,並且多為高頻率使用手機、經常感到焦慮的A型人格者。這些人士晚上睡眠品質較差,也較容易受到精神壓力影響,進而影響心臟健康。醫學專家指出,手機的使用時間與心血管疾病的直接關聯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心臟內科專家解讀研究結果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表示,這份研究基於2006至2010年間的回溯性觀察資料,主要聚焦於手機通話時長對心臟疾病的影響範圍,尚未探討於手機上網或使用APP的長時間使用情境。他強調,僅憑手機通話時間並不能完整說明病因,醫學界須針對心血管疾病的確切機轉進行深入研究,才能提供更明確的預防策略。

生活習慣對血壓與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心臟內科醫師蘇冠仁指出,除了手機使用時間外,個人的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睡眠和心理狀態都在心血管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長時間使用手機可能會導致用戶少於戶外活動,飲食也容易受到忽略或不規則,進一步影響血壓和心臟功能。適時調整生活節奏,規律作息,並建立健康的心血管護理習慣,對於降低疾病的發生風險尤為重要。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六大生活策略

專家提出「SABCDE法則」來有效維持血壓穩定與心血管健康,包括:

  • S:少鹽(鹽分控制)
  • A:限制飲酒(控制酒精攝取)
  • B:減輕體重(維持理想體重)
  • C:戒除煙癮(戒煙避免血管硬化)
  • D:調整飲食(營養均衡,少油少鹽)
  • E:多做運動(規律身體活動)

對於屬於A型人格者,特別要注意控制工作壓力,合理運用放鬆技巧,避免因過度使用手機而影響睡眠與焦慮水平。若醫生建議使用降血壓藥物,民眾應嚴格遵照醫囑,不可擅自停藥或忽視用藥的重要性,逐步建立健康的用藥習慣,有助於維持血壓穩定與預防心臟病變。

持續關注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醫學專家提醒,任何慢性疾病如高血壓、血脂異常、骨質疏鬆等,都是長期生活習慣積累的結果,早期預防與及時就醫才是守護心臟的關鍵。就像定期為新車進行保養一樣,日常的自我照護不可忽略,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健康檢查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徑,建議民眾應正視身體的訊號,避免病情惡化帶來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掌握合適的手機使用習慣與積極進行心血管保健,才是長遠維持生活品質的關鍵。發現身體有異常或疑慮時,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以科學方式守護心臟健康,遠離不必要的風險。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