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全球新冠疫情因 Omicron 變異株的擴散而再度升溫,科學界普遍認為, Omicron病毒具有較高的免疫逃脫能力,傳播速度遠快於以往的變異株,為此,專家強調,施打第三劑疫苗已成應對 Omicron 的重要策略之一。各國正積極調整疫苗接種政策,以提升群體免疫水平,防止疫情失控。
Omicron病毒的傳播特性與全球危機
Omicron 由南非首先發現,由於病毒具有豐富的突變點,其傳染力迅速擴散到英國、義大利、丹麥、澳洲等多國,甚至導致多個國家對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等非洲國家祭出入境限制措施。病毒的突變增加了免疫逃脫的可能性,使得疫苗的效果受到挑戰,但科學界仍在持續追蹤其實際重症率與死亡率,並期待更多臨床數據來進一步了解 Omicron 的危險性。
疫苗策略與第三劑的關鍵角色
面對 Omicron 的威脅,接種疫苗成為最有效的防禦措施之一。專家指出,儘管目前的疫苗仍可減少重症與死亡,但由於變異株可能影響抗體的覆蓋率,加強針的施打變得尤為重要。台灣當局建議,2劑疫苗接種者,應在第三劑施打約六個月後進行追加,預計最快於明年元旦起開放施打,以提升對 Omicron 的免疫防護力。
針對高風險族群優先提供加強免疫措施
尤其是長者、長照機構住民、醫護人員及其他高風險職業群體,優先接種第三劑疫苗被視為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台灣亦將來自多個非洲高風險國家的入境者納入14天集中檢疫範圍,並配合例行檢測,以降低病毒傳入的風險。此外,政府也提醒,節慶期間無論參與大型活動還是日常生活,皆應遵循公告的防疫規範,務求保持社交距離,配合戴口罩與勤洗手的習慣。
Omicron的傳染力尚未確定重症與死亡率
目前,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台中榮總感染科主任劉伯瑜表示,世衛組織初步判斷 Omicron 與其他變異株在臨床表現上無明顯差異,包括症狀如發燒、肌肉酸痛與倦怠,但由於數據仍有限,暫時難以評估其重症或死亡率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施信如認為,病毒的演化可能使之隨著感染與疫苗接種而逐漸降低毒性——正如歷史上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趨勢,免疫力的提升可能讓病毒演變成較為溫和的型態。
免疫逃脫與第三劑疫苗的有效性
由於 Omicron 具備大量新的突變,科學界擔憂其突破現有疫苗的保護屏障,但專家強調,第三劑疫苗仍有助於提升抗體水平,預防重症。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提到,無論何種疫苗,對抗目前的變異株都可能存在突破感染的情況,故施打第三劑為目前最具效果的方式。若疫苗接種時間較早,抗體可能已有下降趨勢,適時追加劑可有效增加防護效果。
全球疫苗接種現況與挑戰
目前台灣第二劑疫苗覆蓋率約為54.5%,較新加坡、南韓等國仍有差距。專家提醒,提升疫苗覆蓋率至 80% 以上,對於防範變異株擴散具有重要意義,但貧困國家仍因疫苗存量不足,面臨較大挑戰。施信如表示,疫苗的公平取得與全球合作,是中長期抗疫的關鍵所在。而且,隨著病毒不斷變異,相關疫苗與抗病毒藥物的研發也亟需跟上病毒演變的腳步。
結語
隨著 Omicron 的持續傳播,疫苗施打策略升級已成為各國共同的焦點。除了加強疫苗接種,社交措施的配合仍是疫情控制的關鍵。專家提醒,免疫力的提升來自疫苗與自然感染的雙重作用,而病毒的性質也在不斷變化中,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追蹤最新的研究進展,積極配合防疫措施,方能在這場全球抗疫中守住最後的防線。
資料來源:專家分析、國際疫情追蹤報導、台灣疾病管制署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