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醫療新知

成人健康預防措施指南:遠離代謝症候群與慢性疾病風險

預防成人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性及篩檢策略

成人健康管理中,預防代謝症候群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議題。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自2017年至2020年,20歲以上男性患病率高於女性,分別達39.3%與30.3%。透過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民眾能夠在疾病未出現明顯症狀前,早期掌握身體狀況,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機率。特別是針對40至64歲的成年人,建議每三年進行一次成人預防保健檢查,內容包括血糖、血脂、血壓等篩檢,幫助早期發現並控制風險因素。

健康篩檢重要指標與篩檢流程

  • 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或身體質量指數(BMI)≥27
  • 飯前血糖:≥100 mg/dL或已接受藥物治療
  • 血壓值: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5 mmHg,或已接受治療
  • 三酸甘油脂:≥150 mg/dL,或已用藥控制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或已接受治療

符合以上三項指標,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早期篩檢能有效幫助民眾採取生活改變措施,降低罹病風險。

成人篩檢成效與疾病控制現況

以新竹縣為例,112年成人健康檢查人數達到18,208人,比前一年成長20.9%,其中篩檢出C型肝炎病毒陽性比例為44.3%,治療率高達91.5%,治癒率更是高達98%。早篩早治的策略,不僅能減少肝臟損傷,也有助於疾病的整體控管。針對高齡族群,進一步加強血壓和血糖的管理,透過衛教與追蹤,提升控制率,降低慢性病併發症的發生。

高齡族群的慢性病防治與健康促進

在新竹縣五峰、尖石及關西等原鄉地區,推行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管理計畫,追蹤住民的異常指標,並提供健康促進課程如飲食與運動指導。透過這些措施,112年底異常個案追蹤率達60%,各項指標控制達標率也逐步提升。這類專案的推動,有效改善長者的健康狀況,延緩疾病惡化,提升生活品質。

健康生活的實踐與防範要點

除了定期篩檢外,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成人慢性疾病的根基。建議民眾採用低油、低糖、高纖的飲食,避免過度飲酒和精神壓力過大,並且保持規律運動,例如快走、深蹲或瑜伽,有助於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針對家庭與工作環境,加強健康教育與日常飲食的調整,是促進全民健康的重要步驟。

專家提醒

國內外研究指出,早期篩檢並積極管理代謝症候群,可有效降低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建立健康飲食與適度運動習慣,是每個成年人不可忽視的健康投資。持續追蹤身體狀況,並配合專業醫療建議,才能真正達到疾病預防的目的。民眾除了自我監控,也應優先選擇可靠的醫療服務機構進行篩檢與追蹤,以確保健康管理的有效性。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