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部疾病,尤其是聲帶麻痺,長期困擾患者的生活品質。傳統的治療方式多依賴手術或注射填充物,但對於需要長期改善聲音的患者來說,效果常受技術限制或隨身體變化而產生不確定性。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一些嶄新的醫材與手術方法逐漸展露頭角,為患者帶來更長久的聲音修復方案,也為醫師提供更便利的操作選擇。
聲帶麻痺的原因與現有治療困境
聲帶麻痺的主要成因
聲帶能否正常閉合,直接關聯到我們的呼吸、語音及吞嚥功能。當支配喉返神經或迷走神經的神經受到傷害,便會造成聲帶的麻痺,最終導致語音沙啞或氣音。其傷害源自手術意外、腫瘤轉移,或偶發原因,甚至在沒有明顯誘因下,患者也可能自行出現聲帶功能障礙。
臨床上,約80%的聲帶麻痺為單側麻痺,影響最大的是聲音品質與語言表達,甚至引發咳嗽、嗆咳,嚴重時也會造成呼吸困難。解決這一問題的傳統方式,通常包括注射玻尿酸或自體脂肪,意在使麻痺的聲帶向中線靠攏,但這些治療在幾個月後,效果會不斷減弱甚至消失,需不斷重複施打,造成患者長期疲於奔命。
傳統治療的局限性
根據專家指出,現有的硅膠植入物多是依照西方人設計,尺寸和形狀未必適合東方人種,手術耗時長,並且技術要求高,少數醫師掌握熟練技能。此外,術後患者仍需面對較長的恢復期與效果不確定的挑戰,使治療成效難以長期持續。
創新醫療器材研究與應用的突破
可調式喉部植入物VOIS的研發與成就
台灣宇康生科醫療團隊自2013年起投入喉部創新醫療材料的研究,成功開發出可在術後進行調整的長期喉部植入物VOIS。由耳鼻喉科醫師何冠旻帶領的團隊,經過跨國臨床試驗,於2023年獲得台灣醫療器材認證,成為國內少數獲准上市的聲帶麻痺專用醫材之一。
目前,台灣多家醫療機構已經引進VOIS,手術案例超過42例,患者需要自費約18至20萬元,效果穩定且自然,能大幅降低患者術後調整和多次手術的負擔。這項技術的問世,象徵喉科領域在長效性長期治療方案上,迎來了重要的革新。
醫師操作的便利與術後調整技術
相較於傳統需要較長手術時間與多次復原,VOIS採用標準化流程,縮短手術時間一半,即使在全身麻醉狀態下,醫師也能進行聲門閉合效果的即時測試。如患者術後因腫脹或年齡變化導致聲帶未能完全閉合,醫師只需進行微調注射,即可改善或維持效果,無需再次手術,為聲帶治療帶來極大彈性與便利。
前沿醫材的未來與展望
喉科醫材的創新歷程
宇康生科執行長何冠旻提及,喉科自下個世紀以來,近30年幾乎沒有太大突破。此次開發的VOIS,打破以往單純植入硅膠的局限,採用可調整設計,展現出醫療器材應用的具體進步,讓長期聲帶麻痺患者,不再只能靠反覆用藥或頻繁手術來維持聲音。
此技術已獲得多國認證,未來也正積極推動納入健保範圍,期待能惠及更廣泛的患者族群。對於聲帶麻痺患者而言,不只是醫學的進步,更是生活品質的實質改善,象徵醫療科技在改善人性化療程中的無限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