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醫療新知

接種新冠疫苗後仍感染Omicron 疑因免疫逃脫與疫苗效能之爭

隨著新冠變異株Omicron席捲全球,越來越多已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員出現突破性感染,讓疫苗的保護作用再度成為焦點。Omicron在南非、以色列、美國等國先後被確診,顯示這款變異病毒可能具備較強的免疫逃脫能力,讓科學家對疫苗的防護效果產生疑問。本文將深入分析疫苗在對抗Omicron時的優劣,以及疫苗和病毒演化的最新研究進展。

Omicron疫情擴散與疫苗接種情況

Omicron變異株於南非被首次通報後,經由各國快速傳播,導致全球多個國家相繼出現確診病例。根據報導,南非當地疫苗覆蓋率較低,加之愛滋病高發,使病毒在該地區傳播較快。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已經完成兩到三劑疫苗接種的人,也發現感染Omicron,這引發對疫苗防護力的質疑。現有研究顯示,疫苗在預防感染方面的效果可能受到變異株影響,但對於預防重症、住院的作用依然存在一定的保障力。

多國突破性感染病例的分析

以色列和美國都已報告2劑或3劑疫苗接種者感染Omicron的個案。例如,以色列希巴醫療中心公佈兩名已接種三劑疫苗的醫療人員感染Omicron,症狀輕微;美國一名在南非旅遊後染疫的患者,雖已施打兩劑mRNA疫苗,但病情仍較輕微,僅需自我觀察。這些病例提醒我們,疫苗即使不能完全阻擋病毒入侵,仍在降低重症與死亡率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疫苗對抗變異株的調整與未來展望

面對Omicron的出現,疫苗大廠積極調整疫苗配方。輝瑞與莫德納已著手開發針對Omicron的改良疫苗,預計數月內即可上市使用。澳大利亞與牛津等公司也表示,現有平台的疫苗可依照新變異株進行調整,以維持疫苗的有效性。科學界普遍認為,除了抗體反應,T細胞免疫反應在預防重症方面依然具有關鍵作用,將是疫苗未來改良的重點之一。

疫苗效能與病毒演化的科學辯證

專家指出,雖然Omicron有較高的免疫逃脫能力,導致突破性感染增加,但疫苗仍能有效預防重症。疫苗的保護包含兩層:一是產生中和抗體,阻擋病毒入侵;二是誘發T細胞反應,殺死已感染宿主的細胞。即使抗體水平隨時間降低,T細胞的免疫記憶仍能提供持久防禦,減少重症風險。另一方面,病毒長期進化趨向於高度傳染但較低致死,這是一種生存策略,有助於病毒的存續。

專家對未來的展望

目前看來,感染Omicron多為輕微病例,疫苗仍是預防重症的關鍵工具。衛生專家呼籲,已接種者應提前安排第三劑加強針,以增加免疫力。然後,也不可掉以輕心,持續監測病毒變異和疫苗的應對措施,才是有效控制疫情的關鍵。各國也因應疫情調整入境政策,以減少變異株傳播的風險,顯示國際間高度合作的重要性。

在未來的抗疫戰線上,疫苗的角色依然核心,科學的進步將持續推動疫苗技術的革新,同時保持警覺以應對病毒未知的演進。正如專家所說,病毒的演化可能會朝向易於傳播、致死率低的方向發展,但我們仍需持續會戰,才能守住全民的健康防線。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