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醫療新知

年輕男性接種BNT疫苗心肌炎風險提升 英國採取接種策略調整

隨著新冠疫苗接種普及,針對未成年人科學與安全性議題引發廣泛關注。近期英國在針對青少年的疫苗政策上做出調整,建議12至17歲的年輕男性在施打BNT疫苗後,應僅接種一劑,以降低心肌炎等不良反應的風險。這一措施引發國內外對青少年疫苗安全性與有效性的熱烈討論。本文將深入分析成人與青少年的疫苗接種風險,並探討英國與台灣的疫苗策略差異與未來趨勢。

青少年接種BNT疫苗與心肌炎風險分析

未成年男性接種疫苗後心肌炎風險程度

根據醫療研究數據,台灣即將在9月23日啟動青少年的BNT疫苗接種,但美國最新的研究指出,未成年男性施打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機率,約是未感染COVID-19的住院風險的數倍。特別是在12到15歲的青少年男性,接種兩劑疫苗後的心肌炎風險約為每百萬人中162.2例,較未來可能感染的重症風險明顯偏高。相較之下,16至17歲男性的心肌炎風險約為每百萬94例,呈現年齡與性別差異。

女性青少年的心肌炎風險較低

雖然年輕女性在接種BNT疫苗後的心肌炎發生率較男性低,但那個比例仍然比官方早期預估的高出43%到100%。具體數據顯示,12到15歲女性心肌炎的機率約為每百萬13例,而16到17歲的則為每百萬13.4例。整體來看,年輕女性的心肌炎風險仍然較低,但受到疫苗副作用的警示,衛生專家呼籲疫苗接種策略須因應性別及年齡差異而調整。

疫苗安全性與預防重症的平衡

感染COVID-19與心肌炎的相對風險比較

美國疾控中心(CDC)指出,感染新冠病毒的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重症率約每百萬44例,遠低於接種疫苗後心肌炎的風險。這使得專家質疑在青少年中大規模推廣疫苗的必要性,尤其是在心肌炎風險升高的背景下。疫苗廠商亦坦承,用於檢測副作用的臨床試驗樣本數可能不足,長期負面影響仍有待追蹤驗證。

英國調整疫苗接種策略

面對心肌炎風險,日本英國等地採取讓青少年群體僅施打疫苗一劑的策略,以避免多次疫苗接種帶來的副作用。同時,英國的研究發現,12至15歲青少年的第一劑疫苗心肌炎發病率約為每百萬3到17例,第二劑則高達每百萬12到34例,顯示劑次增加與風險也相應上升。在此背景下,英國建議健康青少年可暫緩第二劑接種,等待更多安全性資料出爐。

台灣的疫苗策略與未來展望

疫苗接種計畫的調整建議

台灣亦在密切關注國際研究數據,針對青少年的疫苗接種策略進行微調。專家建議,除了臨床上體弱或免疫力不全者應優先施打完整兩劑之外,健康青少年群體可以先以一劑為主,待疫苗安全性追蹤數據完善後,再決定是否進行第二劑補強。這一策略意在在保障疫苗覆蓋率的同時,降低心肌炎等不良反應的風險。

疫苗安全性與長期效果的持續追蹤

台灣醫療專家呼籲,疫苗在大規模推行前,應持續進行嚴格的安全性監測與長期效果追蹤。美國及德國專家都指出,心肌炎的長期影響尚未完全明確,需更多臨床與流行病學資料來進行評估。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仍需依靠持續研究與多國合作來強化。

結語

在疫苗提供群體免疫的同時,了解針對不同族群的風險差異,並依據科學證據進行策略調整,才是公共衛生最佳的行動。無論是英國暫緩第二劑,或是台灣倡議先施打一劑,都彰顯出在疫苗接種政策上的彈性與謹慎,未來持續追蹤相關安全資料,將是確保全民健康的關鍵步驟。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